摘要:不可逆电穿孔肿瘤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最近研究表明,采用高压纳秒脉冲协同低压微秒脉冲可以显著提高消融疗效。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协同脉冲发生器拓扑结构,主要包括2 个分别由IGBT 和MOSFET 作为主开关的Marx 电路。通过开关的控制可灵活输出由高压纳秒脉冲和低压微秒脉冲组成的协同脉冲序列,并对其工作原理、电路仿真及原型样机进行了研究。最终采用半导体开关研制了一款
摘要:多芯片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变换器中,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开通延时变化的多芯片IGBT 模块部分芯片故障检测方法,分析了芯片失效对开通过程的影响,指出了芯片失效与开通延时的关系,基于开通延时与失效芯片数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对应的故障监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
摘要:针对低压配网确定性日理论线损率计算难以支撑其波动范围的量化考核问题,提出一种低压配网日理论线损率的概率分析方法。首先,考虑低压配网三相四线接线实际,假设已知配变低压侧三相电压、分布式电源出力、负荷三相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随机模型并进行模拟。考虑源荷相关性,采用等概率变换原则与秩相关结合的拉丁超立方技术抽样。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采用考虑三相不平衡的注入电流牛顿法计算潮流结果及日线损率的概率分布
摘要:数据聚合是智能电网通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能够以高效节能的方式收集用户用电数据。随着智能电表的大规模部署,这引发了诸多用户隐私方面的担忧,例如对个人生活习惯的监测。提出了一种高效且保护隐私的数据聚合方案(efficient and privacy-preserving data aggregation,EPPDA)。首先,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电网4 层架构支持电力数据聚合。在架构的采集层中,改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典型的电能传输途径和载体,对“西电东送”和“双碳”国家战略的落地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导线作为架空输电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架空输电线路电力传输能力的强弱。为满足电能高质量输送和野外复杂环境的需要,架空导线线路导线在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不断的革新和优化。针对国内外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的类型、运行参数及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总结,对不同类型导线的技术短板与
摘要:研究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粗糙裂隙岩体渗流和破坏特性对探究水热型高地温隧道施工期温度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热-水-力耦合三轴加荷试验和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初始岩温(25、50、75 ℃)和裂隙粗糙度(JRC)影响下砂岩的破坏模式及渗流传热特征。结果表明,1)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完整和裂隙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和破坏模式基本相同,应力-应变曲线经历初始压密阶段、弹性变形
摘要: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 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性恢复力模型,采用试验特征点拟合骨架曲线,并用指数函数微分方程求解滞回曲线表达式。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重构解析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可有效表征节
摘要:利用ABAQUS 接口User Element(UEL)子程序,建立了分离式自计算单元长度的界面黏结单元BS1,该单元能按指定的黏结滑移关系工作。基于简化的Eligehausen 黏结滑移本构,对叠合梁-现浇柱子结构试验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同时,验证了单元自计算长度的准确性,对比时间效率提高了25%。基于上述验证,建立30 个叠合梁-现浇柱子结构模型,采用叠合梁现浇层厚度、T
摘要:现有复合式路面裂缝扩展机理研究重材料轻结构、模拟方法多样,但精确度不高、路面结构难以充分反映实际工况等问题,对非线性损伤复合式路面疲劳裂缝扩展行为展开深入研究。采用损伤力学理论、剩余强度理论、加速加载试验、Python 算法等研究手段,完成水泥混凝土板接缝传荷力学行为模拟,编写分布载荷子程序+用户材料子程序+自定义损伤起始准则子程序+扩展有限元主程序用以实现循环荷载作用下复合式路面疲劳损伤-
摘要:为了提高多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跨交叉索布置方式。通过分析交叉索对中塔的约束刚度公式,研究了约束刚度最大时,交叉索的设置位置,提出了主跨交叉索的非对称布置方式。建立三塔、四塔斜拉桥有限元模型,考虑拉索的垂度效应及结构大位移效应,分析了交叉索非对称布置对塔、梁变形及桥塔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塔斜拉桥的高跨比位于0.2~0.3 之间,主跨交叉索距中塔的距离为0.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