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促进以白屈菜红碱为原药开发的绿色生物农药的应用推广,探索白屈菜红碱影响水稻激素分泌的机制,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流点法选定可湿性粉剂的分散剂,并筛选出各种助剂的用量,从而确定了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即以10%的白屈菜红碱作为主要成分,辅以8%的Ultrazine NA、16%的TAMOL DN和8%的Atlox Metasperse 550S作为分散剂,同时使用8%的GERO
摘要:水稻纹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为拓展水稻纹枯病的生防菌资源,从抗性品种水稻叶鞘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水稻纹枯病菌有生防效果的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菌核萌发试验、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纹枯病菌室内和室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12株内生菌中7株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生防效果,其中5株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超过55%。黏质沙雷菌Y3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
摘要:为明确一株分离得到的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蘸根接种法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形态学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5菌落正面绒状,规则圆形,黄褐色;菌落背面深黄褐色至黑色;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8~17 μm×10~12 μm;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隔膜,大小2.0~3.0 μm ×1.0~1.5 μm。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构建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大豆产量,提升水分利用效率,设置常规喷灌和浅埋滴灌两个灌溉处理,选用两个大豆主栽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优化大豆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并提升产量。结果表明,浅埋滴灌可以满足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水分需求。浅埋滴灌通过水分分次供给,能够增加大豆群体效应。对比常规喷灌,浅埋滴灌能够使大豆齐农7号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分别提高27.71%、34.87%和25.30%
摘要:为解决新疆博州垦区春播与复播大豆的栽培难题,对引入的35个春播与16个复播大豆品种进行了多项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相关性、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调查复播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确定复播适宜时间,以便促进当地大豆种植推广及高产品种培育。结果表明,春播大豆与复播大豆单株经济性状均展现出显著的变异性,春播大豆的变异系数介于26.32%~139.32%之间,而复播大豆的变异系数则在7.87%~160.
摘要:为促进甜玉米制种以及甜糯型鲜食玉米选育,以单隐性甜玉米自交系和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对不同时期籽粒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内含物与胚乳/胚干重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淀粉含量逐渐增加,T4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T1、T2和T3;经相关分析发现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摘要:为了研究水稻不同催芽程度芽种的适宜待播时间及对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测定室温条件下不同晾置时间对水稻三江6号“露白”(仅胚芽突破种皮)和“发芽”(胚芽胚根突破种皮)两种芽种含水量的影响,并调查晾晒后2种催芽程度芽种的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结果表明,(1)未经晾晒“露白”“发芽”芽种的含水量分别占种子干重的44.8%和55.4%。晾置0~8 h后,两种芽种的含水量下降速度快,“露白”芽种含水量降至2
摘要:油酸是菜籽油主要脂肪酸,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能,菜籽油品质改良对改善我国居民营养水平十分重要,因而受到油菜育种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以高油酸油菜5叶期-6叶期叶片为材料,克隆了油酸代谢相关基因2-酮酯酰-CoA还原酶,同时还构建了过表达载体,测序分析发现基因长度为1 21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312个蛋白,通过Pre
摘要:为明确新疆伊犁地区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主栽品种的开花性状,进而通过品种选育延长薰衣草观赏期。采用田间观测法,对当地主栽的5个薰衣草品种的开花物候和花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5个薰衣草品种分别在6月至7月初和7月至8月中旬开花,其个体水平开花物候的进程(开花振幅曲线)都表现为渐进式单峰曲线。当地主栽的5个薰衣草品种在开花物候、花色、花香等
摘要:为研究石羊河流域中下游5个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利用ITS与 psbA-trnH 联合序列对石羊河流域中下游5个柠条锦鸡儿种群中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再对5个柠条锦鸡儿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种群中优势种为柠条锦鸡儿;(2)柠条锦鸡儿种群共存在20个单倍型,以原始单倍型Hap1为节点形成了一个大分支,以Hap
摘要:为了探究茶条槭秋季叶色变化的机理,对茶条槭在不同叶色时期的多项生理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色素种类与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茶条槭叶色变化主要由花青素的大量积累引发,总花青素含量在叶色变化过程中显著增加,红色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是绿色叶片的4.3
摘要:为研究高效繁育密枝红叶李的方法,确定密枝红叶李适宜的嫩枝扦插方法,以密枝红叶李一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插穗经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后扦插在不同基质中,测定插穗愈伤组织数、生根数、生根率与根系生长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密枝红叶李插穗的生根过程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影响密枝红叶李扦插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激素类型,其次是激素浓度,最后是基质类型;密枝红叶李采用1 000 mg·kg-1的ABT1处理插穗后在1∶
摘要:为揭示智能农业影响农民收入的内在机理与边界条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与人工智能融合所催生的智能农业范式,基于技术赋能理论,整合多源数据与计量方法,深入剖析智能农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发现智能农业借由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激活产业链增值及培育服务生态实现增收,其效能受技术适配性等因素调节,同时面临技术扩散等瓶颈。据此提出 “差异化技术渗透-包容性数字基建-协同性政策网络” 的三维干预体系。 关键词
摘要: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大豆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明确点蜂缘蝽在国内外研究动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整理出1989-2024年发表的与点蜂缘蝽相关的期刊文献,分析点蜂缘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共有443篇文献,国内外发文量集中在2017-2024年。发文量排名前两位
摘要:为了提升木质纤维资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并缓解环境压力,系统分析了玉米芯木糖渣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及其技术路径。随着我国木糖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芯木糖渣的生成量增加,传统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玉米芯木糖渣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和良好的物理特性,使其在生物能源、材料及肥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同时系统分析了玉米芯木糖渣的化学成分、功能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包括生
摘要:为推广强优势大豆杂交新品种吉育668,介绍了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等内容。吉育 668 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247A为母本,以恢复系JLR22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筛选和产量鉴定独立选育而成的杂交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31.25
摘要:为促进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嫩单4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研究所于2017年以玉米自交系7076A1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K165101B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2021-2022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0 668.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平均增产7.6%。2023年参
摘要:为促进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8号的推广和应用,对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龙食葵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12102A为母本、1604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食用向日葵杂交新品种。2018-2019年,龙食葵8号连续两年在3省9个地区进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67.5 kg·hm-2,较对照品种JK108增产9.71%。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
摘要:为了促进亚麻种植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纤维品种亚麻的需求,详细介绍了纤用亚麻新品种科合纤亚8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科合纤亚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COL166为母本,以K-4986为父本,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亚麻新品种。2021-2022年区域试验科合纤亚8号原茎产量为6 979.26 kg·hm-2,全麻产量为1 836.62 kg·hm-2,种子
摘要:棉花“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在南疆地区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回顾南疆“干播湿出”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建议。灌溉制度是核心影响因素,在棉花生产的降本增效、提产增收、避灾降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棉花;“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南疆地区;经济效应 新疆棉花生产格局逐步向南疆转移[1]。南疆虽然有得天独厚的棉花生
摘要: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药食两用功能的蕈菌,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品”,但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由于病虫害类型多、基数大、发展特别迅速,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促进宁夏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引进宁夏种植的秀珍菇、榆黄菇和大球盖菇3种食用菌的常见病虫害种类、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安全、合理的防治策略。食用菌生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