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论辩时,多能采取因势而变的技巧,而且技巧中往往还体现了逻辑推理规则,两者的结合加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和严密程度,使其极具鼓动性。下面就择其精要,以窥其一斑。 一、归谬法驳斥对方的矛盾。 孟子善于抓住对方言行不一致的矛盾,使用归谬法,成功陷对方于自相矛盾、首尾不能兼顾的困窘地步,从而获胜。如《滕文公上》中,孟子反对墨家薄葬主张,他向夷子问难:“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
蛮触之争 释义:为很小的事情发生的争斗。 原文: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则阳》) 寓意:庄子站在一个大的时空立场,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顾人民死活去发动战争,以满足自己私欲的战争罪人。庄子把大化小,把小化大,在这种大、小之间的戏剧性对比反差中,强化了讽刺的意味。国家是大的,庄子故事中的国家却小到建立在蜗牛角上;战争
孟子是最集中、最强烈地阐述了民本思想的古代思想家,他大声说出了令古代社会石破天惊的话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思想似一道闪电,划破了古老中国灰暗的政治苍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大夫,使他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时刻不忘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品读1 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是贯穿杜甫全部诗作的一根红线。他了解人民,对人民的痛苦有深切体会,所以能够道出人民的心声。杜甫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只
学习任务一: 课内巩固 阅读《齐桓晋文之事》,完成1~4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引导,疏导 C.度,然后知长短 度:丈量 D.从而刑之 刑:处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弱固不可以敌强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B.是以君子远庖厨
因一款游戏,藏于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彩塑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晋城玉皇庙始建于北宋,庙内现遗存历代彩塑284尊、壁画120平方米。饱经风霜的文物流传千年不朽,背后是无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倾情付出。尹振兴是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自从2003年来到玉皇庙,面对一度薄弱的硬件设施,他牢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二十余载如一日投身文保事业,让曾经破败简陋的古庙焕发新的生机。 凤眼高挑的“亢